標題:使我們的英語真正“說得出口”
![]()
|
1#發表于:2010-07-20 10:03:06
- IP:219.82.*.*
使我們的英語真正“說得出口”
現在,中國學習英文的人何止千千萬萬?有學生,有市民,有公務員......但真正能與外國人流利交談的又有幾個呢?毛主席說:讀書是一種學習,使用也是一種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在平時的教學中發現學生的口語能力不強,我覺得當前學生的英語教育應該往這方面加強。
首先,要明確英語學習的目標,談到這個目標,我看不必遮遮掩掩,夸夸其談,最重要的的目標就是使英語真正成為大家的一門技能,一門工具。說白了,就是能和外國文化(包括外國人和外國的思想文化)接上頭,能使中國人更加與世界融合,而最實際的作用就是能迅速,有效地引進國外發達資本主義的先進科技,以及某些超越中國傳統文化的文化思想和生活習慣。學英語不是為了拿高分,也不是為了考大學,而是為了學門“技術”。不要模糊了方向,混淆了視聽。有了準確的目標,學起來才更輕松,更容易,才更有激情。有一天,我們鎮上來了一位騎自行車搞旅行的外國人。已是疲憊不堪的他,好想在我們這找家旅店住宿,可語言不通成了最大的障礙,我們那些可憐的中學英語老師們也在旁邊邊看邊笑。竟沒有一個能上去搭訕,那個白種人無從下手,他的漢語也太差了,結果什么都沒搞清,一臉無奈的他只好又騎著自行車向前奔去。回家后聽到弟弟講這事,又想想平時老師上課時的神態,真是讓我大跌眼鏡。現在效力于休斯頓火箭隊中國籍球員姚明。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曾表示:在中國學校學的英語跟在美國感受到的實際情形相去甚遠。學的那些東西在美國根本沒什么用處。中國的應試教育已經有了數千年的歷史了,本應有所改動,而如今連外來文化的學習都變得完全應試化,未免太悲哀。中國的英語老師能背下幾個單詞,看懂幾篇文章,算是個合格的英語通。須不知語言的更深含義是一種工具,而不僅僅是一種知識。口語一塌糊涂,對英美文化知知甚少,上起課來有如和尚敲木魚——念念有詞,卻不知所云。因為對美西文化的不了解,即使是一篇十分有趣而又有深刻啟示作用的文章也被其攪得毫無意味可言,卻大呼:背熟,背死。同學們早已興趣全無,紛紛欲睡,打開書,看到這些“密密麻麻”的“天書”,怎會不叫苦連天,逃之夭夭?久而久之,討厭英語已成了習慣。再說說CET吧,CET是判斷大學生英語學習成果的“標準”。過了CET-6就說明你英語還算可以了。可是,有許多PASS了CET-6的學生真正跟外國人面對面,開始還能說:HI, NICE TO MEET YOU ,HOW ARE YOU 之類,但不要多久就全是SORRY ,PARDON 了。其實,他們的詞匯是很多的,詞匯就有如磚頭,雖然磚頭是很多,卻不知道怎樣用其蓋房子。最近,CET被社會各界和媒體們罵得落花流水,體無完膚。于是CET要“革命”了,“革命”當然是件好事,是進步的表現,但我希望這只是一個開始。這次“革命”中有許多向前的東西,如聽力增加,取消應試的及格線,這都很好,在這變革的后面,有個東西卻被擋住了,那就是口語。在網上論壇中,曾有一個學生說“我CET-4考了63分但我相信我的口語一定在比80分的要好”。這句話是有暗示作用的,暗示著一個問題:CET4大于等于80分,CET6大于等于75有資格參加口語測試,誰都知道CET-4是沒幾個人上80分的,這究竟是選拔“頂尖人才”,還是打壓人們學習口語的興趣呢?不得而知。上80分就一定口語好嗎?這是主觀主義的表現。CET還算好,不知何故,現在研究生考試連聽力都不見了,碩士算是高學歷了,卻是用“聾啞英語”的考試方法選拔著,這又是為什么呢?如果老師讓學生看幾場英語電影就是不務正業的話,那英語10000分又有何意義呢?請:百度一下“下沙培訓網” |
展開帖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