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周邊各國密切監測 五大專家權威解讀--周邊各國密切監測 五大專家權威解讀
![]()
|
1#發表于:2011-03-27 11:08:15
- IP:59.47.*.*
周邊各國密切監測 五大專家權威解讀--周邊各國密切監測 五大專家權威解讀周邊各國密切監測 五大專家權威解讀
|
![]() |
圖一:3月16日,日本巖手縣大船渡,居民在指定地點接取飲用水。 |
![]() |
圖二:3月18日,韓國首爾,受日本核泄漏事故影響,市民在超市購買紫菜。 |
![]() |
圖三:3月18日,美國洛杉磯,消費者在軍需商店選購防毒面具等商品。 |
日本大地震已過去十幾天,截至3月21日發稿時止,地震中確認死亡人數為8649人,失蹤2萬多人,避難人數超過35萬。據報道,目前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的6個機組都已經同外接電纜接好,將逐步恢復通電,為注水冷卻工作提供便利。雖然油荒暫時得到緩解,但飲用水、清潔用水和一些生活必需品缺乏,給當地居民帶來諸多不便。除日本外,核輻射陰云仍沒有散去,日本周邊的幾個亞洲國家和地區都提高警惕、全面監測。此前還有機構預測說,3月18日核輻射物質將登陸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隨后可能到達紐約。
日本食品安全引關注
目前,日本除了救災工作本身,最受關注的問題是食品安全。3月19日,日本茨城縣生產的菠菜和福島縣生產的牛奶中查出放射性物質超標。日本共同社3月20日報道,繼日本東京及5個縣的飲用水被檢測出含有微量放射性物質后,茨城縣的韭菜、西紅柿等蔬菜中都檢測出放射性物質。20日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枝野幸男在記者會上表示,日本政府將根據核災害對策特別措施法,限制福島、茨城、櫪木、群馬4縣菠菜、油菜以及福島縣牛奶的上市。日本衛生部副部長小宮山洋子指出,整年喝遭污染的牛奶,只等于接受一次CT檢查;整年吃這些菠菜,也才相當于做了1/5次CT檢查,因此沒有必要擔心。本報記者近日在日本采訪時也看到,民眾并沒有對食品的安全問題表現出過度擔憂。因為受放射性物質污染嚴重地區的食品已被禁止“出省”,且日本對于食品中放射性物質的檢測有很完善的標準和方法。在超市中購買牛奶和其他乳制品的人并沒有減少,一是因為近期物資本來就比較匱乏,二是許多民眾覺得,只要購買時看清產地,來自非污染地區的食品都可以放心吃。各大媒體上,也有關于保證食品安全的建議在滾動播出。比如在福島核電站30公里范圍內,盡量別飲用自來水;其他地區民眾購買的蔬菜,盡量清洗干凈;可以多吃些有抗輻射作用的裙帶菜。
核輻射物質是否登陸美國
“健康日”網站3月18日報道了“微量日本核輻射物質已登陸加州”的消息。對此,加州政府公共健康事務部代理總監霍華德·貝克博士在3月20日接受美國有線電視網采訪時說,即便核輻射云到達加州,經過如此長距離的稀釋、沉降,也不會帶來什么危害。
在此之前,“核輻射云登陸”預言已經給部分美國民眾的“恐核”情緒增加了籌碼。不少居民搶購防輻射和救災用品,包括防毒面具、應急藥物和工具包、碘片以及食物和水。記者走訪的多家藥店,放碘片的貨架都已經空空如也。據了解,14片裝的碘片正常價格在10美元左右,但部分商務網站上已經賣到了250—400美元。位于加州的一家軍需商店,售價40美元的防毒面具也被搶購一空,店主稱,這兩天賣出的防毒面具相當于過去一年的銷量,還有顧客不停打電話詢問是否有貨。
住在紐約的陳女士非常猶豫周末要不要帶女兒出門。“我自己對輻射不擔心,但孩子才兩歲,雖然專家說這些物質數量非常少,我還是有些害怕。”陳女士表示,自己和周圍的媽媽們還擔心一個問題,就是核輻射物質會不會導致海水和海產品受到污染。“有些人買了足夠孩子吃半年的冷凍鱈魚和蝦,我昨天也買了一些。”除了擔心日本核輻射物質帶來的影響,不少美國民眾對于本土核電站的安全也表示了擔心。據《紐約時報》3月17日報道,加州的兩個核電站因為“建在太平洋邊上的人口密集區域”,有市民表示“應該停止這些核電站的使用。”
擔憂的是一小部分人,絕大部分美國市民的生活并未受到影響,加州海灘上仍有不少曬太陽、散步、游玩的人。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一名學生告訴記者:“美國和日本離得那么遠,根本沒必要擔心。”另一位在海邊散步的男士表示,“只要數據正常,就可以隨時出門。不應該讓恐懼破壞我們的好興致。”《華爾街日報》氣象專欄作家艾瑞克·豪特豪斯3月19日更呼吁居住在紐約的人們:“與其在家里囤積碘片,不如出門享受一個好周末。”
羅徹斯特大學醫學中心核醫學系主任杰奎琳·威廉姆斯說,雖然日本核電站的形勢“每天都在變化”,但是核輻射物質給美國帶來危害的幾率“幾乎為零”。“輻射看不到、聞不到、摸不到,所以人們非常擔心被它偷襲。”亞利桑那派洛福德核電站(美國最大的核電站)前醫學總監唐納德·巴克林說:“再加上人們對于核輻射危害的了解,多來自于切爾諾貝利的那次事故,這就更加重了他們的恐懼,其實完全不是一回事。”《洛杉磯時報》3月19日報道,近日一封關于輻射引發酸雨的郵件被廣泛散播,洛杉磯消防署觀察員馬克·萊維斯克表示:“我們會盡量增加輻射信息的發布頻率,走在謠言前面。”
對于美國民眾大量搶購碘片的行為,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提醒,碘片只有在接受超量輻射40分鐘前到數小時后服用才有效,千萬不能把它作為“預防藥物”隨意服用。美國科學家公益協會呼吁,因為全球碘化鉀片產量有限,美國人應該停止搶購碘片,把它們留給更需要的日本民眾。“萬一日本核電站出現更大范圍的泄漏,他們將無法獲得足夠的救命碘片。”
最該擔心的是韓國
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輻射防護與環境保護研究室教授桂立明長期從事輻射防護與保健物理教學與科研工作,他告訴《生命時報》記者:由于美日距離太遠,飄過去的會是極少的量。如果放射物飄到北京,量可以忽略不計。
隨著風向的改變,放射物還可能繼續往其他國家和地區飄。日本春天歷史上以西風為主,所以目前放射物向東飄到美國;如果刮南風,可能飄到俄羅斯北方四島;如果刮北風,可能飄到我國距日本兩三百公里外的臺灣;如果刮東風,可能飄到韓國。現在最應該擔心的是韓國,因為它離日本太近,一旦放射性物質飄過去,老百姓需要采取一定措施,比如盡量不要外出,房間門窗關緊,如果外出一定要戴口罩,下雨要穿長袖衣服等。韓國也應該對食品進行輻射監測,他們以海鹽為主,和中國以礦鹽為主不一樣,可能受到輻射影響。▲
![]() |
圖一:3月16日,日本巖手縣大船渡,居民在指定地點接取飲用水。 |
![]() |
圖二:3月18日,韓國首爾,受日本核泄漏事故影響,市民在超市購買紫菜。 |
![]() |
圖三:3月18日,美國洛杉磯,消費者在軍需商店選購防毒面具等商品。 |
日本大地震已過去十幾天,截至3月21日發稿時止,地震中確認死亡人數為8649人,失蹤2萬多人,避難人數超過35萬。據報道,目前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的6個機組都已經同外接電纜接好,將逐步恢復通電,為注水冷卻工作提供便利。雖然油荒暫時得到緩解,但飲用水、清潔用水和一些生活必需品缺乏,給當地居民帶來諸多不便。除日本外,核輻射陰云仍沒有散去,日本周邊的幾個亞洲國家和地區都提高警惕、全面監測。此前還有機構預測說,3月18日核輻射物質將登陸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隨后可能到達紐約。
日本食品安全引關注
目前,日本除了救災工作本身,最受關注的問題是食品安全。3月19日,日本茨城縣生產的菠菜和福島縣生產的牛奶中查出放射性物質超標。日本共同社3月20日報道,繼日本東京及5個縣的飲用水被檢測出含有微量放射性物質后,茨城縣的韭菜、西紅柿等蔬菜中都檢測出放射性物質。20日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枝野幸男在記者會上表示,日本政府將根據核災害對策特別措施法,限制福島、茨城、櫪木、群馬4縣菠菜、油菜以及福島縣牛奶的上市。日本衛生部副部長小宮山洋子指出,整年喝遭污染的牛奶,只等于接受一次CT檢查;整年吃這些菠菜,也才相當于做了1/5次CT檢查,因此沒有必要擔心。本報記者近日在日本采訪時也看到,民眾并沒有對食品的安全問題表現出過度擔憂。因為受放射性物質污染嚴重地區的食品已被禁止“出省”,且日本對于食品中放射性物質的檢測有很完善的標準和方法。在超市中購買牛奶和其他乳制品的人并沒有減少,一是因為近期物資本來就比較匱乏,二是許多民眾覺得,只要購買時看清產地,來自非污染地區的食品都可以放心吃。各大媒體上,也有關于保證食品安全的建議在滾動播出。比如在福島核電站30公里范圍內,盡量別飲用自來水;其他地區民眾購買的蔬菜,盡量清洗干凈;可以多吃些有抗輻射作用的裙帶菜。
核輻射物質是否登陸美國
“健康日”網站3月18日報道了“微量日本核輻射物質已登陸加州”的消息。對此,加州政府公共健康事務部代理總監霍華德·貝克博士在3月20日接受美國有線電視網采訪時說,即便核輻射云到達加州,經過如此長距離的稀釋、沉降,也不會帶來什么危害。
在此之前,“核輻射云登陸”預言已經給部分美國民眾的“恐核”情緒增加了籌碼。不少居民搶購防輻射和救災用品,包括防毒面具、應急藥物和工具包、碘片以及食物和水。記者走訪的多家藥店,放碘片的貨架都已經空空如也。據了解,14片裝的碘片正常價格在10美元左右,但部分商務網站上已經賣到了250—400美元。位于加州的一家軍需商店,售價40美元的防毒面具也被搶購一空,店主稱,這兩天賣出的防毒面具相當于過去一年的銷量,還有顧客不停打電話詢問是否有貨。
住在紐約的陳女士非常猶豫周末要不要帶女兒出門。“我自己對輻射不擔心,但孩子才兩歲,雖然專家說這些物質數量非常少,我還是有些害怕。”陳女士表示,自己和周圍的媽媽們還擔心一個問題,就是核輻射物質會不會導致海水和海產品受到污染。“有些人買了足夠孩子吃半年的冷凍鱈魚和蝦,我昨天也買了一些。”除了擔心日本核輻射物質帶來的影響,不少美國民眾對于本土核電站的安全也表示了擔心。據《紐約時報》3月17日報道,加州的兩個核電站因為“建在太平洋邊上的人口密集區域”,有市民表示“應該停止這些核電站的使用。”
擔憂的是一小部分人,絕大部分美國市民的生活并未受到影響,加州海灘上仍有不少曬太陽、散步、游玩的人。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一名學生告訴記者:“美國和日本離得那么遠,根本沒必要擔心。”另一位在海邊散步的男士表示,“只要數據正常,就可以隨時出門。不應該讓恐懼破壞我們的好興致。”《華爾街日報》氣象專欄作家艾瑞克·豪特豪斯3月19日更呼吁居住在紐約的人們:“與其在家里囤積碘片,不如出門享受一個好周末。”
羅徹斯特大學醫學中心核醫學系主任杰奎琳·威廉姆斯說,雖然日本核電站的形勢“每天都在變化”,但是核輻射物質給美國帶來危害的幾率“幾乎為零”。“輻射看不到、聞不到、摸不到,所以人們非常擔心被它偷襲。”亞利桑那派洛福德核電站(美國最大的核電站)前醫學總監唐納德·巴克林說:“再加上人們對于核輻射危害的了解,多來自于切爾諾貝利的那次事故,這就更加重了他們的恐懼,其實完全不是一回事。”《洛杉磯時報》3月19日報道,近日一封關于輻射引發酸雨的郵件被廣泛散播,洛杉磯消防署觀察員馬克·萊維斯克表示:“我們會盡量增加輻射信息的發布頻率,走在謠言前面。”
對于美國民眾大量搶購碘片的行為,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提醒,碘片只有在接受超量輻射40分鐘前到數小時后服用才有效,千萬不能把它作為“預防藥物”隨意服用。美國科學家公益協會呼吁,因為全球碘化鉀片產量有限,美國人應該停止搶購碘片,把它們留給更需要的日本民眾。“萬一日本核電站出現更大范圍的泄漏,他們將無法獲得足夠的救命碘片。”
最該擔心的是韓國
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輻射防護與環境保護研究室教授桂立明長期從事輻射防護與保健物理教學與科研工作,他告訴《生命時報》記者:由于美日距離太遠,飄過去的會是極少的量。如果放射物飄到北京,量可以忽略不計。
隨著風向的改變,放射物還可能繼續往其他國家和地區飄。日本春天歷史上以西風為主,所以目前放射物向東飄到美國;如果刮南風,可能飄到俄羅斯北方四島;如果刮北風,可能飄到我國距日本兩三百公里外的臺灣;如果刮東風,可能飄到韓國。現在最應該擔心的是韓國,因為它離日本太近,一旦放射性物質飄過去,老百姓需要采取一定措施,比如盡量不要外出,房間門窗關緊,如果外出一定要戴口罩,下雨要穿長袖衣服等。韓國也應該對食品進行輻射監測,他們以海鹽為主,和中國以礦鹽為主不一樣,可能受到輻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