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管理者自身的障礙
![]()
|
1#發表于:2011-04-06 20:58:55
- IP:112.235.*.*
管理者自身的障礙管理者自身的障礙 1缺乏自信。經理們經常因此變得舉棋不定,不會使用與員工交流的技巧。這直接導致他們被限制在一種很表面的問題上,即只考慮在談話過程中自己應該如何表現,而忽略了他所面對的員工以及員工的問題這樣一些真正的目標。 2偏見和成見。我們都被自己對這個世界的認識所蒙騙了。現實的世界常常和我們所想的不一樣。偏見和成見的消極作用并不會很明顯地表現出來,相反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力量。 對于成功,經理們常常都有自己的標準,他們都非常希望能把事情做得完美無缺。然而在現實中,很多員工并不是像一個優秀的經理那樣十分看重自己的工作,也不愿意全身心地投入其中。這是經理在面對問題員工時最可能遇到的一個困難。而有的時候,即便員工在工作中沒有遵從經理的價值觀念,經理也不應該對員工生氣。這樣做沒什么意義。 3以貌取人。只看封面,你是不可能知道一本書的內容好壞的。但是很多經理在面對別人的時候,卻常常會犯這種以貌取人的錯誤。通用電氣的人力資源副總裁曾經講過一個很典型的例子。盡管這個例子可能是他虛構的,但是很能說明這個問題。在一次面對大批通用電氣的校園應聘者的演講上,他問這些人這樣一個問題:如果要邀請一位特別的候選人到位于斯琴奈克塔迪的通用電氣總部訪問,你們會對這個人有什么看法? 如果我們邀請了這么一個人,他穿的衣服又臟又皺,就好像是成天到晚就只穿這一套衣服,連睡覺的時候也不脫下來。他留著很長的頭發,胡須也是亂七八糟的,讓人一看就感覺是個不修邊幅的人。他喜歡生嚼煙葉,自己的衣服被煙葉的殘汁弄得污跡斑斑;他是一個駝背,走起路來無精打采;他的英語很糟糕,而且對人還十分粗魯。你們中間有誰愿意和這樣的人共事?你們中間有誰愿意把自己的前途寄托在這樣一個人身上?請把手舉起來。(臺下沒有任何一個人舉手) 先生們,女士們,我剛才向你們提到的這個人就是查爾斯·普羅托伊斯·斯坦因梅茨譯者注:查爾斯·普羅托伊斯·斯坦因梅茨(Charles Protus Steinmets),美國電工學家、發明家。根據他的創意,通用電氣公司組建了“魔術屋”研究實驗室。這個研究實驗室為通用電氣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沒有他就不會有今天的通用電氣。 我們總是習慣以貌取人,這樣我們就看不到別人的內在素質。當我們面對問題員工時,我們往往只看到他某個最明顯的問題,而忽略了其他的方面,這樣就不能夠全面地了解這個人。 4沖動、草率。當我們喜歡某個人,對他十分滿意時,我們可能會對他大加贊賞,認為他做的任何事情都是正確的。同樣,如果我們對某個人印象不好,我們就可能會否定他的一切,這就是通常說的非白即黑的效應。我們看人總是走極端,要么好,要么壞。 5不懂得交流的技巧。經理們通常都不能很好地掌握交流的技巧。他們會問一些不恰當的問題,不會仔細聽員工說話或者在交流的時候和員工爭辯不休。如果這個樣子去和員工交流,員工真的會感覺很糟糕的。 6聽不出弦外之音。對于這一點,我總結了以下兩條規則: 無論我說了什么,其實就不是這樣。 無論我說了什么,其實并非如此。 別人永遠不會告訴你一件事情的全貌。他們往往只會告訴你整個事情的一小部分。因此,“無論我說什么,還不止如此”。與此類似,如果我們是被迫向別人說明事情的真相,我們往往不會把最關鍵的東西說出來,而使用一些細枝末節的東西來搪塞別人,因此,“無論我說了什么,其實并非如此”。我們總是在耍小聰明,而不去和別人做真心的交流。 判斷一個人是否還有話要說卻欲言又止的竅門就是觀察他的肢體語言。通過他在說話時的言談舉止來判斷他是否感到緊張、安然、放松或者焦躁不安。注意你們之間的眼神的交流,他是直接和你對視,還是在四下張望。用耳朵聽別人說話固然重要,而聽的時候能夠察言觀色,理解那些“弦外之音、話中之話”也是一種很重要的技巧。 7意識不到自己的無厘頭語言。“無厘頭”是對有語言失真現象的一個生動說法。下面這段很流行的話是對這種現象的最佳詮釋: 我當然知道你相信你自己已經理解我所說的你的想法,但是我不能肯定你能知道你所聽到的東西其實并不是我真正想說的。 基層的主管們通常都是十分精通語言技巧、很會說話的。但恰恰是這些說話的技巧把他們自己給“繞”進去了,他們變成了這種技巧的俘虜,無法看到其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8分散員工的注意力。經理們會做很多這樣的事情。有的經理會下意識地皺眉頭,擺弄手上的鉛筆,發出種種噪音。這樣的話,員工從他們的行為舉止中讀到的東西也許就會是:“我不相信你”,“我沒有時間和你談”,“我不想聽這個”。如果不能坦誠而且不設防地聽別人說話,自然就給交流制造了很大的障礙。 本主題由 官方管理—知心 于 2011-04-07 10:17:43 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