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低智商社會的高智商出路
![]()
|
1#發表于:2011-07-07 13:16:48
- IP:60.28.*.*
低智商社會的高智商出路低智商社會的高智商出路是什么?
唯一的出路,就是回歸教育的本質---“開啟人類的智慧”。
人類的智慧存在于哪里?
知識是人類智慧的產物,而不是智慧的本身。要開啟人類的智慧,就必須要搞清人類的智慧存在于哪里?
這就好比你要訓練手臂的力量,你肯定需要知道你手臂的力量來自于手臂的肌肉,這樣你只要訓練手臂的肌肉,手臂力量就會增加。我們要開啟我們智慧,同樣也需要我們的智慧存在于哪里。
有人會說,智慧不是存在于我們的大腦嗎?這個一定沒錯,但是,人類的愚昧與智慧都來自我們的大腦,所以,僅僅知道智慧存在于大腦中是沒法開發智慧的,我們需要進一步的了解。
我們最新研究發現:
人的“意識”與“潛意識”組成了人的“心理認知---行為系統”。
“意識”與“潛意識”的關系是:
“意識”是司令官負責下達指令、提出問題。
“潛意識”是控制室、參謀本部,負責行為以及回答問題。
這從我們日常的生活體驗中就可以體驗到。
我們想要做什么行為,根本不需要去想如何做這個行為,只要“意識”發出一個要行為的信號,我們的行為就可以在無意識的狀況下發生,這就是’潛意識‘在控制我們行為的結果。
我們在思考的時候,其實都是“意識”在提出一個個為什么、怎么辦的問題,之后“意識”就會想到答案,這些答案是從哪里來的呢?同樣也是從“潛意識”那里來的。
所以講“潛意識”是“意識”的控制室、參謀本部。
講到這里,理解快的人可能會問,照這么看來,決定一個人愚蠢或者智慧的是這個人的“潛意識”了?
恩!基本可以這么理解,但是我們要知道“潛意識”為什么會愚蠢或者智慧的。
“潛意識”由有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潛意識”的本身,還有一部分是“潛意識”的“行為反應器”。
這個“行為反應器”就是人的自動駕駛儀,“潛意識”把學習來的行為模式加上情緒都存在于這個“行為反應器”中,我們人類絕大多數終生依靠這個“行為反應器”高效地生存著。
“意識”與“潛意識的行為反應器”連接的時候,人處在“反應心理認識---行為系統”中(以下簡稱:反應系統)。
“意識”與“潛意識”連接的時候,人就處在“洞察心理認知---行為系統”中(以下簡稱:洞察系統)。
一個人低智商的時候,愚蠢的時候,都是處在“反應系統”中,這是因為人在“反應系統”中的時候,認知世界的方式主要是對比“潛意識的行為反應器”中的記憶,如果認識的世界與記憶一樣,那么就釋放滿足的正面情緒,如果不一樣就釋放負面情緒。外面的世界怎么會與你的記憶完全一樣呢。低智商與愚蠢常常發生在一個人用自己的觀點、偏見去認識世界的時候。
一個人高智商的時候,處在“洞察系統”中,這是因為人在“洞察系統”中的時候,認知世界方式是“潛意識”直接去發現現象世界背后的真實世界。這樣認識到的世界當然也不可能是完全的、徹底的真實世界,但是趨向接近真實了。
倉頡造字時代就是認識到“洞察系統”的存在了
我曾經很自豪的以為,是我,第一個發現了人類的“洞察系統”。
但是有一次在看古漢字的時候,卻驚訝地發現在倉頡造字的時代,咱們中國人的老祖宗就已經認識到了,“意識”與“潛意識”組成了兩個“心理認知---行為系統”
(思圖)
這是個古漢字“思”字,思字的上半部符號,我們現在一般認為是人的頭頂囟門骨的象形,下半部的符號,我們現在一般認為是人的心臟的象形。
我對此的解讀是,上面的頭頂囟門骨的象形是指人的“意識”,下面這個象形不是心臟的象形,其實是“潛意識”的結構圖,“潛意識”包括了“潛意識”以及他的“行為反應器”,下面的長尾巴,代表著“行為發生”
這幅圖告訴我們在我們身體中存在著兩種心理認知---行為系統。
所以,一個人要開啟智慧,就必須學會讓自己的“意識”與“潛意識”連接,進入“洞察系統”,倉頡已經告訴我們了。
如何進入智慧的“洞察系統”
進入“洞察系統”的原理是:
讓自己的“意識”脫離“行為反應器”的連接,與“潛意識”連接,我們就能進入“洞察系統”,說起來非常的簡單,但是,要做到卻需要一定時間的練習,如何練習,筆者就不在此費筆墨了,大家有興趣可以去本博的連載中看,在那里已經寫得非常的仔細了。
我在這里要說的是,筆者不僅發現在倉頡時代我們的先賢就知道了“洞察系統”的存在,更為驚奇的發現是,四書中的“大學、中庸”,老子的“道德”,都是教人如何進入“洞察系統”,在古代先賢看來,教育的本質首先是教人如何進入“洞察系統”,然后才是如何去認識世界。所以如何進入“洞察系統”是大學之道。
我們首先來看“大學”中的論述。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這個德字的本意是洞察事物的本質并按事物的本質去行為。這句話的意思是教育的根本在于開發人的洞察系統,讓人擁有洞察力,在洞察力的基礎上去指導人的行為。(德字的詳細解釋可在本博中看到)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指一個有抱負、有作為的人要去做的事,那么如何才能擁有洞察力地去做這些事呢?那就是“正心、誠意、格物、致知”
什么是“正心”,就是“意識”與“潛意識”本身連接,換言之就是脫離“行為反應器”的連接。
什么是“誠意”,字面意思是“意識”說到做到。大家想想“意識”能夠對別人說到做到,對自己也能說到做到,這是什么意思呢?這就是“意識”非常強大的意思,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意志力強的意思。為什么 “意識”會非常強大呢,這是因為“意識”脫離了“行為反應器”就不受情緒的干擾了,在“洞察系統”中“意識”就非常強大。
格物致知的意思容易理解,就是認識事物的本質。
我們如何才能進入“洞察系統”?“大學”已經非常清晰、準確的告訴了我們——“正心、誠意”
讓我們再來看看“中庸”的本意是什么?
對于“中庸”的“中”,在“中庸”開篇就有非常直白的描述,“喜怒哀樂不發謂之中”什么意思呢?簡單的說就是沒有情緒。
那么是“庸”是什么意思呢?庸是指行為、做事。
“中庸”簡單的說就是沒有情緒的行為,更進一步的理解是,在“洞察系統”中去做事,因為人在“洞察系統”中的時候,與“潛意識”的“行為反應器”脫離了連接,是沒有情緒的,是一種冷靜、理性的狀態。
所以看一下“中庸之道”所講的內容都是那個時代教人如何進入“洞察系統”的學問。
讓我們再來看看“道德”的本意是什么?
“道”是指真實世界,“德”上面講了,是洞察事物的本質,并按本質去行為。所以“道德”與“中庸”是一個意思,都是說在“洞察系統”中認識世界的本質,并用這種本質的認識去指導我們行為。
中國傳統教育與西方現代教育的結合:
中國傳統教育與西方現代教育的本質是一致的,他們都認為,教育的本質不是教知識,而是開啟被教育者的智慧。
中國傳統教育把人的如何進入“洞察系統”的原理、方法講得非常的透徹、清晰。但是我到現在還沒有看到先賢對進入“洞察系統”以后,“意識”如何進行思維的方式的論述,這主要是筆者讀書太少的結果,以后一定要多多閱讀先賢典籍。但在沒有看到之前,我發現西方現代教育中的“批判思維、獨立思考、自由精神、質疑一切”卻是非常好的“意識”的思維方法。
所以,我的個人的感受是,中國傳統教育能夠非常好的幫助我們進入“洞察系統”,西方現代教育能夠為“意識”提供非常有實效的思考工具,兩者如果相結合,在筆者的個人體驗中收效是非常巨大的,你也可以試試。
關于“意識”進入“洞察系統”后的思維方法,可在本博的連載中查看。
低智商社會中的自我救贖
誰來開啟你的“洞察系統”,換言之誰來讓你智慧?
只有你自己。
如果我們有緣,您能看到我的這篇博客,嘗試著去體驗、發現自己的“洞察系統”,嘗試著進入自己的“洞察系統”,并學會用“批判的、質疑的、獨立的、自由的”的方法,向您的“潛意識”發出問題,相信您會得到意想不到的答案。
當然,再重新讀一下四書以及道德經,你會發現咱們的老祖宗是多么的了不起,你會發現身為中國人是多么幸運。 |
展開帖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