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醫改受傷的不是百姓就必定是醫護人員嗎?
![]()
|
1#發表于:2011-07-07 23:08:18
- IP:116.9.*.*
醫改受傷的不是百姓就必定是醫護人員嗎?
人食五谷雜糧,無有不生病者。生了病到醫院,醫生先問診然后開藥理所當然,醫生這個職業由此受到尊重和膜拜。幾乎每個人都知道,醫生是救死扶傷、懸壺濟世之人,所以,我從小發心的兩個最大愿望之一,就是長大了當一名救死扶傷的醫生,挽救生命,給生命以最神圣的呵護……
令人沮喪的是,不是每一個愿望都能實現的,我沒能成為一名醫生,退而求其次,也沒能嫁給一名醫生。但是,對醫生這個職業的仰慕和關注,一直伴隨我到如今。因為我們每個人都不可能遠離醫院,那是人類身體的修理廠、康復所啊,醫院和我們的生命息息相關。所以,我們買房子的時候,首先考慮的是離醫院遠不遠,看病方便不方便。如果你生病感覺無助的時候,醫生一句關懷的話語,就如天籟一般,叫你頓生希望和勇氣…… 然而,近30年來在市場經濟導航下,醫院已經遠離了救死扶傷的旨歸,公立醫院不再講公益,與其他行當一樣,價值準則只剩下錢。由此,因交不起住院費將病人拒之門外的事情時有發生;醫生也變得不再可愛,人們到醫院看病,一個小感冒動輒就花上千元,似乎患者就是提款機,醫院成了變相賣藥的地方。醫院的各個科所要給醫護人員發獎金,指望的就是賣藥了,醫院由此變成醫生護士斂財的場所,醫生護士這個職業不再受到社會的尊重。連美國人都認為,中國的醫療改革和教育改革是兩項失敗的改革。醫改導致醫患關系緊張,醫改改掉了老百姓的福利,弄得窮人看不起病,怨聲四起…… 近年來,我們的衛生部知錯就改,決定醫改向著“公益”方面回歸,重新體現救死扶傷、懸壺濟世之人的人道主義精神。 但是,這個貌似美好的決定卻沒有贏得人們熱烈的掌聲。為什么呢?因為有人反對了,首先出來反對的就是醫護人員。 我們都知道,公益醫院是事業單位,醫生護士的基本工資均與其他事業單位相同。學校這樣的事業單位,可以明里暗里通過辦培訓班、擴招等方式斂錢,小日子不錯,躋身小康沒有問題;電視臺、電臺這樣的事業單位則一邊享受著來自財政的撥款,一邊賺著巨額的廣告收入;報業出版業也是如此,一手抓財政撥款一手抓市場運作,小日子統統肥的流油…… 同樣是事業單位,為什么大家都在不擇手段大把賺錢的時候,唯獨要求醫院履行公益職責呢? 就是說,醫生護士必須具備為人民服務的奉獻精神才能承擔這項工作,因為醫生護士從來沒有全假,他們不能享受一年一度的春節、國慶節、仲秋、五一節等節日的完整假期,國慶七天假,他們最多也只能放2-3天假,其余時間統統在醫院上班。而每一個加班加點的醫護人員,絕大多數并沒有拿到《勞動法》規定的“節假日加班3倍工資”的待遇。有的從醫十年,甚至沒有公積金補貼…… 他們神經緊張、頂著壓力搶救和監護病人,得到的遠不如付出的多,在這樣的情況下,新醫改改掉的是他們的“福利”,讓他們如何能夠不生怨言? 醫改顧全多數民眾的利益動機應該不錯,但對醫院這個特殊行業從業人員的待遇問題更該引起重視。醫院之所以會把開藥當做自己致富的財路,一方面是社會誠信體系缺失導致行業無誠信,而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社會沒有給予他們應有的待遇。 醫生護士承擔的工作風險與責任較其他行業更大,所以,筆者認為,醫改首先要提高醫護人員的工資待遇,這樣有助于醫院從業人員職業榮譽感的提升和勞動積極性的激發,從而使已經緊張的醫患關系趨于舒緩。 |